2)第190章 李自成修路记_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们寻了条活路,可不能妄动邪念,胡作非为。”其实是许家庄修路队,把招工任务外包给了各地官府,招一个男工给予介绍费1银元,女工半银元,没有人数上限,自然动力十足。

  听到胥吏们的这些广告话语。

  尤其是听到每天管两顿饱饭的字眼。

  杨大眼立刻把原来铤而走险的打算抛之脑后,飞快的冲出家门,对着胥吏们道:“俺报名,俺想去当修路工!另外俺媳妇是大脚,她能不能跟着一块去?”

  “可以,条件符合者都来王典吏这边登记。”胥吏打量了他一番道。

  很快杨大眼跟他的婆娘孙喜妞,顺利成为了一名修路工,且当天就加入了修路队,吃到了第一顿的养胃粥。

  村里的其他青壮,也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全都加入了修路队。

  不仅如此。

  杨大眼等青壮,还把家里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孩子,都带到了修路工地上,稍微值点钱的家当也全带上,等于是拖家带小——没办法,家里已经断粮,不把家人带上,岂不是得全部饿死在老家。

  出于怜悯,许家庄的修路队负责人,也允许青壮工人携带家小前来,但这些家小只能管他们一顿稀粥,如果他们也能干一点活的话,可以再管一顿饱饭,除此之外就没有了,这已经仁至义尽了。

  杨大眼自然没有话说,并心怀感激,能管一顿稀粥很不错了,而他的两个儿子都在六岁以上,能帮忙干些活,吃到那顿饱饭没问题,老娘跟小女儿的话,她们的口粮,用赚到的工钱买,虽然现在的粮食贵上天,但150文的工钱,是可以从许家庄商队买到两三斤粮食的。

  即对许家庄而言,在饥荒严重的河南境内,聘用这些青壮修路工所支付的主要成本,其实就是养活他们一家人的口粮罢了,人力成本低到极致的程度,道德上也无可指摘,因为这叫做‘以工代赈’。

  只是唯一负面的问题是,原本许家庄只计划招一百来万的青壮工人,来完成《三年十万里修路计划》,但为了‘以工代赈,救助饥民’,单在河南境内,就招了足足150万的青壮工人,加上他们的家属,竟形成了一个人数可能达500万人的超级修路大军!

  即便他们的工作效率不会太高,但如此庞大的人口,只用于河南境内规划的1万里长不到、3米多宽的公路网,再加几百座的桥梁,再加上华夏民族吃苦耐劳的品质,哪怕只是使用肌肉力量修路,这点工程量,最多半年就能干完。

  考虑到这场旱灾饥荒还会持续很多年。

  许家庄的道路规划团队,只得调整修路计划,大幅度提高道路等级标准。

  比如原先规划的五十年使用寿命,现在提高到一百年!

  原来规划的路面最大单位承受力是十吨,现在提高到二十吨。

  路面宽度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