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七五章 走进寻常百姓家_三国:开局娶了萧文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老丈有田地多少?”

  卫安坐到河边的一块青石上,问了起来。

  “老大有田三顷,可惜只有一顷是上田,余者都是中田和下田……”老农答道。

  卫安点点头,看出这个老农的家庭应该是属于此时典型的自耕农阶级。

  所谓上田、中田、下田,卫安还是知道的。

  上田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可连年耕作,因此是农民最喜欢的土地。

  可惜,这种肥沃的土地并不多,而且因为农业技术的局限,许多上田在连年耕作之后,土地肥力渐渐枯竭,沦为中田甚至下田。

  至于中田,耕作两年,就必须休耕一年,否则,土地中的地力不够,种下去的作物根本长不好。

  下田,耕一年休一年。

  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不知是谁先发现了,在休耕的土地上种植大豆不止不会浪费地力,还能有效的给土地增肥,因此,一般休耕的土地,都会种上大豆。

  只是,武人最重粟米,当此之时,连小麦都是土地里的异端,并不是主食,就更别说大豆了。

  一般而言,像小麦和大豆这种农副产品,是不值什么钱的。

  小麦嘛,最底层的贫穷人家可能会在灾年将之作为食物,但大豆在此时除非实在是年景不好,否则一般是作为牲畜饲料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卫安自然也知道。

  原因很简单,这是烹饪技术与美食文化的落后所导致的。

  在此时,厨师们的烹饪技术相对很原始,基本除了烹、蒸、煮之外,没有别的花样。

  而且,像什么磨坊什么的,此时也没被发明。

  所以像什么豆腐、豆腐脑,在此时统统都不存在

  无论小麦大豆,想要食用,都只能靠煮。

  而小麦大豆煮熟之后食用的口感有多差,吃过的人都知道!

  特别是大豆,食用之后会导致肚子胀气……

  对,豆腐!卫安决定要落实推广豆腐的磨制方法。

  “老丈,田地收成怎么样啊?”卫安又问道:“家中可有什么困难?”

  “托圣天子的福,去岁老大家里收成还不错,一亩地收了四石多粟米呢!”老农说起去年的收成,嘴巴都乐都合不拢嘴了,只是,随后就有些苦恼的道:“可是去年粟米一石只能卖五十钱……”

  卫安听也是漠然。

  武朝的农业技术与土地亩产相较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有了一很大的进步。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时曾说:今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岁收亩一石半……

  到了武朝之时,农田的亩产就普遍提高到了三石。

  晁错就曾在那篇著名贵粟疏中写道:今夫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两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地岁收三百石。

  武朝农业亩产比之战国时期足足翻了一倍之多!

  只不过,农业技术虽然进步了,但是,农民遇到的问题还是李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