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章 防备宋军_宋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终于相信徐卫是对的。到建武六年正月,群臣都建议他改年号,以示更新之象,但赵谌不允,他认为“建武”这个年号很好,在建武年间,宋军接连获胜,这年号很吉利。

  正月上旬,西京留守兼判河南府秦桧上奏,报告巩县皇陵的修复工程已经结束,请朝廷派员视察验收。赵谌分外高兴,将此事告知了太上皇赵桓和道君赵佶,同时派李若水作为京西宣谕使前往视察验收。

  禁中,勤政堂。

  虽然已经立春,但杭州还是有些寒意,堂中生有一座火炉,将宣室烘烤得暖和。赵谌拥一身冬装,正坐于御案后奋笔疾书。他的字学的是祖父赵佶,只是远远没到达道君的笔力和风骨。不知道为什么,赵谌虽然专心地批阅奏本,可他脸上却时常不自觉地露出微笑。

  沈择在旁边看得有趣,忍不住问道:“官家,何以如此喜悦?”

  赵谌愕然:“什么?”

  “小奴见官家批阅奏本时,常露笑容,若非欢喜得紧,怎会如此?”沈择道。

  赵谌闻言,将笔一放,脸上笑容更甚。推开盖在腿上的皮裘,他站起身来走了几步,笑道:“自道君宣和七年宋金开战,至今十七年。十七年间,北夷每每南下,所过之处城池崩坏,百姓流离,为我朝开国未有之变。而如今,金人竟然于各条战线上均作守势,这莫非是女真人江河日下之兆?”

  沈择最懂皇帝心思,马上顺着话说道:“从官家初登大宝,王师便已止住颓势,几年间更是连战连捷,中兴指日可待。”

  赵谌大喜,坦诚地表示道:“三皇五帝以降,中国之圣君不少。朕不才,不敢作圣君奢望,惟愿史书留一笔,只称‘中兴’,愿足矣。”这位英气勃勃的天子,倒也实际,不去追求所谓“千古圣君”,只愿后人提起他时,誉为“中兴之君”便心满意足了。

  “官家,朝中有朱相黄相,替圣上分担国事,朝外有折、何、赵、徐四帅统率王师。文武并驰,中兴不远!”沈择这句话,听得赵谌甚是受用。自古以来,创业维艰,守成不易,中兴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大宋能在朕手中中兴于世,上无愧于祖先,下无愧于黎庶,帝王作到这个份上,夫复何求?

  “官家,朱相黄相堂外求见。”一内侍入内禀报道。

  赵谌一挥手:“宣。”

  朱胜非黄潜善快步而入,这两位宰相年纪相当,都过花甲。履历也相近,都是从地方起家干上来的。

  “二卿所为何来?”赵谌坐回身去,笑问道。

  “陛下,春耕将近,大臣们商议,以今为宋金和议后首年,百废待举,官家宜行‘藉礼’,劝民农桑,以奠邦基。”朱胜非奏道。

  所谓的“藉礼”,就是指每年春天,皇帝亲自或者派遣大臣代表,举行盛大仪式,祭祀“先农氏”,也就是神农氏。在这个仪式中,**部分,就是皇帝亲自扶犁,以示“先天下而耕作”,彰显皇帝和朝廷重视农业,寄托劝勉农耕之意。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