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34章 宣发费用_华娱似水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12》预告片带来的热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北美,越来越多人相信2012年玛雅末日的预言。

  根据媒体统计,各大网站上,关于末世的话题评论多达上百万条,相当一部分人都在建造地下住所,从而带动了这部电影的热度。

  全球各个地区,掀起一股末日潮流,慢慢袭来。

  北美那边已经有商家上架了末日救生舱,100万美元一个,买的人还不少。

  国内,中影配合北美那边,在全国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预热宣传,说来有趣,几个民营电影发行巨头,华谊公司是拍片起家,博那是把发行做大,光线是凭娱乐资讯立足,万达则是因为院线成为后起之秀。

  因为圈子就那么大,所以几大发行巨头方面,都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关系。

  例如前些年光线进入电影圈试水的第一部片子《伤城》,就是跟在博那后面联合发行。

  而这次的《2012》更是由中影、星辰影视、光线、英皇、万达五家联发,几家公司都参与了宣传。

  为了这次的宣发,星辰影视公司特意把几家公司聚集到一起,商量着对策。

  会议由宋戈主持,看着台下各家公司的代表人,宋戈此刻有些感慨,仿佛星辰影视已经在自己手里实现了独霸娱乐圈的盛况。

  见到众人落座,宋戈笑着说道,“联合发行的基调已经定下了,以中影和星辰影视公司为主,光鲜、英皇、万达为辅,宣发费用按我们两家占比6成、剩余的四成由你们三家公司进行垫付。”

  宋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宣发费用的预算,并不是按制片成本来,而是按预期票房来计算。

  道理很简单,就算拍的是成本上亿的大片,如果市场表现不看好,肯定不能往里砸钱。而如果票房预期要大爆,自然要玩命宣发。

  要多说一点的是,宣发这块也许是电影行业水最深的地方了。相传国产院线电影除少部分盈利外,大多数连宣发费用都收不回。

  因为当制片方拿片子给宣发公司看过之后,有节操有底线的也许会因为市场预期不好而拒绝发行。

  但市场上还有一些只顾赚钱的发行公司,比如看过一部制片成本三千万,但票房只能预估到四五千万的片子。

  假定宣发方想做这笔,就会”忽悠”制片方说垫付一千万宣发费用,然后罗列出一些四千万成本两三亿票房的项目。同时会承诺做一些大片的贴片广告,保证多少排片率,多少场路演。

  然而等上映的时候制片方可能会发现,贴片广告压根就没有,路演取消,排片率惨不忍睹,最终票房只有四五千万。

  更要命的是,垫付那一千万的宣发费用花在哪根本就不知道。就算去要,也只有汇总表格而没有明细,发票基本也是不用想的。

  人家可以理直气壮的说,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