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章 窃国者侯!_我是飞行之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飞行部理论学习教室里,徐祁业浑浑噩噩地打着瞌睡。这边便是学习会的地点,大部分时候这里只是作为理论学习或者飞行员晋升时进行理论考试的地点,在教室后边位置存在着不少台式电脑,这些电脑都是供飞行员进行网上考试的。

  “针对这次鲲龙航空在滇云机场的起飞后释压事件,局方下了技术通告,你们应该都在邮箱里收到了或者在工作群里有管理员发了文件。这次事件中,鲲龙航空飞机的货舱存在关闭不严的情况,导致机舱增压出现了问题。飞机起飞后高度超过一万英尺之后,座舱音响警告响起,之后机组进行标准的释压处置程序。在此次事件中,机组处置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学习会里,我提供一个额外的处理思路。”讲台上,教员在对本次学习会的重点主题进行评论:“在出现释压之后,机组上升到了最低安全高度三千六百米,并且限定在机场二十五海里范围之内飞行,这说明机组是清楚地考虑到越障需求的。在稳定高度之后,机组进行急剧释压的处置程序,其中就包括打开旅客氧气电门。这里机组打开氧气电门是符合处置标准的,但是当时的安全高度是三千六百米,也就是一万一千八百英尺,是比客舱氧气面罩自动掉落的高度要低的,所以只要机组不打开旅客氧气面门,客舱的氧气面罩就不会掉了。这里,我们就讨论一下,打开旅客氧气电门的必要性,大家畅所欲言。”

  这个教员明显是不想将学习会开成一个死板的讲述会,而是希望变成一个人人参与的讨论会。

  下面听课的都是飞行员,教员稍稍说一下情况,他们就搞明白了教员希望讨论的点在哪里了。

  其中就有一个副驾驶说道:“教员,我看过那个事件描述。在机组保持离场程序,出现座舱高度警告时,他们往右转向三边,飞行大约十海里就能飞到21号跑道的盲降程序的起始点,可就可以按照程序进行下降了,飞机很快就能下到一万英尺以下。也就是说,飞机只要保持三千六百米飞十海里就可以下降了,估计也就两分钟的样子。保持两分钟的三千六百米的高度,我觉得不会出什么问题。而且,客舱氧气面罩掉不掉所产生的的社会和舆论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

  客舱氧气面罩没掉,那旅客很多时候其实根本不晓得发生了什么事。那就是可以内部解决的问题。可要是氧气面罩掉了,那可就纸包不住火了,第二天网络上消息就能满天飞,航空公司要承受相当大的额外压力。

  不过,另外一个机长的想法却完全不一样:“你倒是会为了公司着想,可要是出了事,公司可不会死保你。没错,三千六百米的高度就比一万英尺高了一千多英尺,时间也就两分钟。正常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