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小儿辈陈松_洪武年间小神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官员喊道。

  朱元璋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人群最后,姿势笨拙的陈松。

  朱元璋捋着下巴上的胡子,一脸笑容。

  朝拜结束,陈松随大流走出了谨身殿。

  离开谨身殿,陈松来到了之前站着的地方。

  朱棣看着走出来的陈松,凑了过来。

  “待会会有内侍过来收礼,你就把那个装着药丸的锦盒给他就行!”朱棣解释道。

  陈松点点头,踮起脚尖四处观瞧。

  没多久,一个大太监带着几个小太监搬来几张桌子来到了旁边。

  这个大太监陈松认识,就是之前找陈松的庆童。

  在庆童的旁边站着几个穿着公服的官员,他们身上的公服也是青色。

  这些人是礼部的官员,是记录这些臣子送的寿礼。

  朱元璋最恨内侍乱权,所以对内侍管教最为严格,不允许内侍议政,也不允许内侍识字。

  庆童也不认识字,要是认识字,估计早被朱元璋踢出皇宫。

  朱元璋的儿子们当然不用去庆童那里,去的都是这些外臣。

  徐达这些勋贵以及前来祝寿的文武们排着队伍,送上自己的礼单。

  在洪武朝当官最难,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后的寿礼,选择起来都很难。

  送的好了,朱元璋不满意,会认为官员尸位素餐,贪污腐败;送的差了,又说不过去。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是考验官员们人情世故的最佳时刻。

  陈松排在了中间位置,随着人群的移动,陈松也来到了庆童前面。

  那几个礼部官员坐在桌子后面,静静看着陈松。

  “什么名字,什么官职,什么寿礼!”一个官员拿着毛笔,看着陈松。

  “陈松,没有官职,至于寿礼,是这个!”

  陈松从怀里取出了安宫牛黄丸,放在了桌子上。

  记录的礼部官员看了看桌子上的锦盒,又看了看陈松,一脸茫然。

  庆童急忙凑了过来,对这几个礼部官员道:“就按照这样记录,不用想太多!”

  庆童说着将桌子上的锦盒拿起,看向陈松,“陛下说,你送的礼要在第一时间送到陛下那里去。

  敢问你这寿礼是什么?”

  “我这寿礼是安宫牛黄丸……”陈松又将这番说辞重复了一遍。

  庆童将这些话全都牢牢地记在了心里,然后揣着锦盒朝着谨身殿跑去。

  送完礼后,陈松退出了人群,来到了后面朱棣那里。

  “接下来就是酒宴了,我到时候会在大殿中吃,至于你,就留在外面吧!”朱棣解释道。

  陈松没有觉得什么,留在外面吃也挺好。

  一张张桌子被宫中的太监抬出来,摆放在院子中。

  朱棣以及徐达他们这些人因为血缘或者功劳,都在大殿中吃饭,剩下的这些官员只能在大殿外面的院子中用餐。

  外面的这些人,陈松一个都不认识,随便找了一个和自己官服颜色差不多的桌子就塞了进去。

  酒宴就是普通的酒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