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千秋节_洪武年间小神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送到京城?”

  宋濂摇摇头,“不能,就算能,定要花费大量银钱!”

  “商贾虽然不事生产,但是起到运输货物的作用。

  天下这么大,仅凭着官府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将货物运输天下。

  我朝在洪武三年实行开中法,以盐引为利,诱使商人运输粮草至塞外边疆。

  若是没了商人,这军粮该如何运输?

  ……

  在我看来,商人是整个天下间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陈松抑扬顿挫,侃侃而谈。

  宋濂听着陈松的声音,时而沉思,时而皱眉。

  “你的意思是,朝廷要优待商人?”宋濂反问。

  “不不不!”陈松摇头。

  宋濂迷茫了,一会说商人重要,一会又说不应该优待商人,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我认为,朝廷三十税一之策,实属不行!”陈松的声音很洪亮,听的宋濂心头一震。

  宋濂皱眉询问:“这是陛下钦定的政策,如何不行?”

  “诚然,这世间少不得商人,但对商人不能报太大的希望。三十税一之法,实在太低!

  洪武初年,规定书籍笔墨农具,……,舟车丝布之类免税。

  并裁撤税课司局三百余处,精简各种税目。

  农税可以精简,但商税万万不可。

  在我看来,商税应该要再高一点……”

  ……

  在去东宫的路上,宋濂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

  他一边走,一边想着陈松说的那些话。

  在东宫的书房中,宋濂看着坐在书桌后面的朱标,将今天陈松说的那些话全都重复了一遍。

  朱标和他的老师宋濂一样,也都是眉头紧皱,想不明白陈松说的这话是什么意思。

  “老师,我先差人送您回去,天色已晚!”朱标看了看窗外暗下来的天空,对着宋濂说道。

  宋濂朝着朱标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太子殿下,老臣告退!”

  朱标安排了一辆马车,送宋濂回家。

  安排好宋濂之后,朱标起身,往御书房走去。

  大抵朱元璋是历史上最喜欢待在御书房的皇帝,朱标甚至都不用想,就知道朱元璋在哪里。

  来到御书房,朱元璋果然在。

  朱元璋见朱标进来,放下了手中的毛笔,问道:“可是宋濂回来了?”

  朱标来到朱元璋的面前,“爹,老师已经走了。他今天询问了陈松商人之事,可是,陈松说的那些,我实在不明白!”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朱元璋来了兴趣,坐直身子,“讲下去!”

  “爹,事情是这样的……”朱标将宋濂说的那些话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朱元璋听着朱标说的话,也很懵。

  “一会说商人重要,一会又说商人不重要,啥哪跟哪?俺都被陈松绕糊涂了。

  若不是知道他是个有本事的人,俺还以为他是故意装深沉!”朱元璋一脸无奈。

  “行了,俺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

  天还没有大亮,陈松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