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一章:殿下,让我来_洪武年间小神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差不多了,以后也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动,陈松此时去一趟北平也无所谓。

  只是说好陪同赵铁绳一起过年的事情恐怕要落空了。

  “看来你没有办法陪你舅舅过年了,土豆红薯推广之事离不开你,你舅舅有种植的经验,也离不开你舅舅。

  这样吧,我将你舅舅一家带到京城,虽然那时可能年已经过去了,但如果事情顺利,应该能赶在上元节回来,到时候团聚也是一样,你看如何?”朱标看着陈松,开口询问。

  古人对过年异常看重,朱标也能明白陈松的感受。

  好不容易回来一趟,眼看着就要过年,又要离开,实在是有些难为人。

  朱棣又是朱标的弟弟,正所谓长兄如父,该考虑的还是要考虑。

  “好,那就听殿下的安排。”陈松回道。

  朱标拍板而定,“好,那就这么决定了。”

  “多谢大哥!”朱棣恭敬的冲着朱标行了一礼,一脸感激。

  “行了,弟兄一家,说什么外话!”朱标拍着朱棣的肩膀,安慰道:“仪华吉人自有天相,你不用太过担心。”

  ……

  第二天清晨,太阳刚刚跃出地平线,陈松骑着战马出了村。

  这次去北平骑着的战马都是朱标的战马。

  从北平一路而来,路上几乎没怎么好好的歇过,又因为没有公文,所以无法在驿站更换战马,朱棣的战马已经疲惫不堪。

  朱标为了朱棣能早日赶回北平,就将自己手下的战马和朱棣的战马做了调换,以图能早日回到北平。

  李三娃、张铁牛和赵峰跟着陈松,一路往东。

  因为不用绕道金陵,所以过了黄河之后,直接北上,去往大同,然后一路往东,直奔北平。

  这条路相较于朱棣之前来的那条路要快上不少。

  天上的雪早已经停下,一切好像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远在北方草原上的脱古思帖木儿终于忍不住了,派出麾下兵马向边墙进发。

  大冷寒天并不是出兵的好时候,战马寸步难行,整不好会有冻死的风险。

  可是,脱古思帖木儿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他麾下的部落中,有很多部落已经断粮了。

  如果再任由事态这么发展下去,恐怕后果难料。

  所以,他只好派出麾下的兵马,袭扰边境,只希望能弄来一些粮草。

  除此之外,屯兵于辽东的纳哈出也蠢蠢欲动,派出兵马进逼榆关。

  榆关就是山海关,只不过,这个名字还要等到洪武十四年才有。

  《明史》记载,洪武十四年,徐达率兵奉命修缮永平、界岭等关,带兵到此地。

  认为古渝关并不是一夫当关之地,于是将榆关往东迁移六十里修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

  这个时代,徐达自请外放之后,朱元璋给他的任务之一就是修建榆关等处的关隘。

  纳哈出在辽东屯兵二十万,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