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六章 不懂的战术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游击战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对于发明这种战术的中国人来说,游击战三个字,代表的是三个完全不同的意思。

  眼前,是部署在布什尔与阿巴斯港的一条海岸线,敌人在这里,部署了数个基地互相呼应,而这里,也是连接着两个重要城市之间的纽带。敌人的目标是海峡,而对于海峡的恐惧,则让他们的舰队很难支援阿巴斯港之外的地方,所以,纽带的重要性再此凸显,而如何切断或者是搅乱这条纽带,其实等同于掐着敌人的脖子力度的大小。

  可是,要采取何种方式搅乱这条纽带,在殷勇看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几次作战之后,敌我双方也通过战斗互相了解了对方,殷勇相信,自己根本不可能再给敌人以非职业武装的印象,实际上,打从上次作战之后,敌人恐怕已经很清楚他的来历。

  也正是因为如此,接下来的战斗将要越加慎重,相比于敌人在这里部署的兵力,殷勇下辖的一个军,某种意义上和侏儒无异,敌人的绝对优势,几乎可以在任何有准备的正面战场上将他碾压,没有例外。

  但,这也不意味着,殷勇必然要以偷袭战,麻雀战,骚扰敌人作为今后主要的手段,实际上,在殷勇看来,一场大的会战,和骚扰敌人所起到的震慑作用不可同日而语。

  “我记得,有人跟我解释过关于我们军装使用纳米材料的问题,你们还记得吧?”殷勇忽然开口问道,他的话,让周围的众人一愣,没人知道,这个喜欢沉默的指挥者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刻忽然提出一个和作战完全无关的问题。

  “我当时在场,我还记得。”沉默了一会,身后有人回答道。

  “你再说说。”殷勇饶有兴趣的回头看着对方问道。

  “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往往不同于该物质在整体状态时所表现的性质。”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越小,就越不能以常理度之。”殷勇想了想,忽然反问道。

  “呃,是的,首长,我认为您的理解完全正确。”回答者在略微思考了一下之后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殷勇说到这里,忽然转过头,一脸严肃的看向众人,“命令所有部队,化整为零,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穿插,穿插,穿插!”。

  ※※※

  舰队指挥官看着远处航母甲板上不断起降的直升机,以及随后赶来的补给船,心中充满了兴奋和喜悦,欧盟关键时刻的补给,几乎是将舰队从崩溃的边缘一把拉了回来。那种劫后余生的感觉让人刻骨铭心。对于之前不断发来的要求补给的请求,此刻的他也不再畏之如虎。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再次派遣兵力,继续打通大陆海峡,尤其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