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 胡克定律(1)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渗透和反渗透之间,本身就是矛盾的关系。更直截了当的说,渗透本身就是模糊了进攻模式的进攻。而对于敌人的反渗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打响反击的第一枪。

  在彭铮和屈俊杰的带领下,巴基斯坦特种部队鬼魅一般的向敌人的锋线扑去。没有战前火力准备,没有定点清除防御,双方就这样在出色的伪装下悄无声息的碰撞到一起,而后,则是生死相搏。

  美军大间隔的纵深渗透,显然不代表着他们对空白区域不具备控制力,实际上,恰恰相反,美国人的C5IsR系统经过长时间的打造之后,所具备的复合侦查手段足以控制这片庞大的留白区域。从战术无人机到远程预警机,从单兵雷达到头顶的侦查卫星,多手段,多层次的侦查足以让所有锋线的留白纤毫毕现,当然,更加宽泛的打击许可,将任何他们情报搜集者认为可疑的目标都作为打击目标,可疑的,类似的,模糊的,看着不顺眼的,心情不爽的……而打击手段更因为没有己方兵力的存在而变得多种多样,毫无顾忌和具有毁灭性。

  在这种情况下的反渗透,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

  “北斗显示,敌人的卫星刚刚飞过去,我们应该有七分钟的时间。”在3D伪装系统下,屈俊杰带着众人飞快向前奔跑着,作为尖兵一组,他们实际上是走在所有人前面,担负开辟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的任务。这让他们的行动在危险的基础上,更多了一些冒险的成分。

  在北斗的指挥下,头顶的卫星似乎并不能给他们造成太大的麻烦,而实际上,所有人都清楚,相比于头顶的卫星,他们更该担心的是不间断的在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和不知道隐藏在哪个角落的简易侦听雷达——后者是敌人仿制水听器制作的简易信号接收器,在现代战争中,对于无线电信号的依赖,让即便是单兵都可能成为一个信号源。

  在屈俊杰的命令下,士兵们飞快地跟在他身后奔跑着,队伍的第二人负责杂波的逸散,这让他们在被动侦听雷达的侦查下,看来起如同自然界的背景辐射,而通讯信号则被加密后通过这样的伪装发送出去。

  在士兵的背后,雷达被动接受着四周的侦听到的短波和微波,敌人的监控系统决定了他们频率的特定性,虽然国内紧急支援的3D伪装系统以及防红外作训服让他们可以逃脱常规的光学侦查,但在日益精确的雷达面前,他们的伪装仍然可以轻松被揭穿。

  侦听者成为所有人留意的目标,所有人在奔跑中都时不时的用目光扫过他,他任何一个动作,都可以凌驾于指挥员的命令之上被优先执行,而事实上,众人已经在他的命令下,停止了前进,聚拢在一起,躲避着头顶上忽然飞来的战术无人机的侦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