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国家力量_中日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国防部的中央防卫电脑中,储存着关于伊拉克所有的地理资料,除了每个城镇精确的经纬度,还包括详细的海拔高度。而准确的三维坐标,可以让任何一枚巡航导弹可以准确的击中伊拉克境内的每一个点。而这构成了对伊拉克全球打击的基础,同时也是网格化战略的必备条件。

  对于目前美军在伊拉克境内所遭遇的,被前线指挥官称做‘尴尬’的情况,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最简单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针对伊拉克进行必要而全面的精确打击。而在实战上,针对张曙光部所进行的远程打击也确实达到了令人‘激动’的战果——从数百公里外的航母战斗群上发射的巡航导弹,轻松的击溃了张曙光的部队,这让所有人都对后续的作战充满了信心。

  可是,很快的,殷勇的报复性军事很快的让网格战术的拥趸者悲哀的发现,他们面对殷勇的灵活打击,毫无解决的办法。殷勇的部队是一群依靠在现代士兵看来,简单到简陋的武器和装备,游弋在整个伊拉克境内,依靠着单向双线联系方式,在伊拉克国境内,互相联络着,伺机寻找着一切他们认为是战机的敌人。他们得到的命令很简单,消灭掉一切可见的敌人,他们就如同一群游荡在荒野里的狼群,时而分开,适合合拢,打一枪就跑,完全没有任何想要占领哪里,并且固守的意思。

  面对美国人,中国军队就如同一群伺机窥探的狼群,时不时的会趁目标松懈的时候,将一些他们选定的猎物拖离群体,然后撕扯成碎片。但是,这种战术却有一个极大的缺陷,就是在敌人的针对性的网络化之后,游击区域会因此被大大限制,就一如当时日本入侵中国时,建立的碉堡。

  当然,这种应对措施是理论上的,他所能实现的前提,是必须具有决定性的武器上的代差,在抗日时期,中国军队简陋的武器,在面对部署了八挺机关枪的碉堡几乎无计可施,一直到迫击炮的平射被发明之后,才有所改观。

  而现在,在中国人与美国人之间,武器上的代差似乎根本不存在,或许,在某种武器的性能上,双方存在着一定的,甚至是明显的差距,但是在一个庞大的武器系统面前,单独武器的性能根本无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在超级舰队指挥官看来,殷勇的部队即便再强大,单兵能力再强,也无法弥补他们在伊拉克和伊朗地区先天硬件的不足,尤其在网格化伊拉克之后,超级舰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武备,对地图上任意一点做出即时打击。这让他们面对中国军队偷袭一般的闪击中,多了也一些底气。

  殷勇从张曙光的败绩中,自然明白了美国人的意图,可对于他来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