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8章 一四八章_权臣本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凤凰四年季秋,手握王爵,口含天宪,既非复廷尉之职,天子的诏书自终将而示:

  “朕德微薄,应天顺时,受兹明命,肩负大任,托身于王公之上而君临四海,惴惴恐惧,不知所为,尔等本为股肱爪牙之佐,文武忠贞之臣,然中外臣庶,罔体圣心,大肆贪墨,缘弊所由,起于中枢,为罪之魁,成去甫为首,兼有江左众世家上下其手,同为国贼,如此大案,亘古少有,纵朕怀宽宥之心,然国法可容尔等乎?天可容尔等?天实难宽矣!更有内外大臣,知而不举,朕思之实为寒心。今国事多艰,朕不忍骤兴大狱,仍愿酌情量刑:中领军成去甫,天子之将,不思勉力妥当,贪如虎狼,蠹国害民,虽在议功之列,然罪不可逭,抄没家产,革职免官;右将军韦少连通同作弊,因韦公新丧之故,特恩准守丧期满一年,流放西北戍边服役;守仓将朱向、张涉亦同其沆瀣一气,从中分肥,斩监侯,秋后处决。”

  诏书一经布之天下,举朝哗然,天子虽云不忍大兴刑狱,百官亦知中领军既召致廷尉,不能不定罪,然如此严惩,仍出众人意料,更有“国贼”之语,大可诛心。中领军既伏法,北仓的案子处罚之严厉,其余人等自然不在话下。时议很快由天子仍转回台阁尚书令,乌衣巷大公子已直掌台阁之重,却铁心掀起谷粮波澜,端的是疾风劲草,板荡忠臣,实令人不得其解。

  官仓一案,人证物证,固然昭显,虽有些少疑惑,譬如廷尉署既是尚书令私人那缘何会查至中领军头上去,而查至中领军,成去甫又为何会轻易认罪?个中因由,实不可考,但这些于大局毕竟无碍,天子大体按律究办,以儆效尤。至于廷尉乃尚书令私人的风言风语则起于青萍之末,终止于凤凰四年的一纸诏书。而始于草民,终于八议的国本大事,如此开场,如此了局,余人逐渐醒悟过来,天子不在于大肆杀戮,正在于举纲纪,树朝风,追缴贪墨谷粮,抄没如许家产,其利尽归府库,尽归天子,已然是天子所能做到的极致。

  那么既如此,百官心中疑虑便也尽归尚书令一人身上,木心石腹,臣心如水,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然就此失去禁卫军大权,尚书令到底是为邀何名?惠而不费,唾手可得,人人皆愿为之,而不赀之损,心甘情愿受乎?

  散朝时,天子这才命人发放本该在重阳节前一次朝会就该赐下的花糕茱萸等物,节日赏赐亦随着宫廷用度减半而变得寡淡许多,不过既是每年惯例,众臣多半不以为意,刚出了司马门,有几点微雨落下,便无暇其他纷纷登车而去。事情已成定论,大可再聚私议。

  等成去非从台阁中出来时,檐下扯断珠帘一般,寒雨萧萧不可闻,冷暖交会,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