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三章 长谈_楚氏春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里坡顶,薛方仲和楚铮迎风而立。

  孟德起最终还是妥协了,之后再也没提那开春决战之事。只是这样一来商谈的实质性内容就少了许多,重点便放在了战时如何协调和联络上。双方原定在这十里坡逗留五日,薛方仲和孟德起私下都觉得两天便已是足够。

  没想到楚铮硬是将时间拖足了五日,原因无他,军中这些幕僚草拟的盟约让他实在看不下去。楚铮身为大营参将,按职责所划分大营内的幕僚及书记官等均受他节制,但此次与会名单原本没有楚铮,完全是因薛方仲的一张请帖才被临时抽调到此。随行的幕僚们只知这位楚将军来头甚大,但对他并不了解,又见他年轻,觉得反正这草拟的盟约孟统领都已经许可了,因此这一路上并没有让楚铮过目。

  会议开始后,楚铮越听这盟约越觉不对劲,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之处比比皆是。如其中一条“当一方被困之时,附近盟军应加以援手,否则按本**法从事”,这“应加以援手”就有很问题,起码也要加上“视情”二字,如果秦军两千人被突厥数万人围困,而附近赵军亦只有数千人那是救还是不救?救的话是白白送死,如果不救秦军若是追究下来,这带队军官只有掉脑袋的份。

  楚铮前世曾随着领导代表政府签过不少合同,虽不算专业。但见识不少,眼前这份盟约在楚铮看来还不如一份购房合同来得严谨。如果这是秦赵两国之间签地和约楚铮才懒得理会,国与国之间签什么都没用,一切以实力和利益为准,翻脸比翻书还快。可涉及两军协同作战的条约决不能有丝毫马虎,应该字斟句酌。稍有差错便可造成敌友不分,成千上万的将士死于非命。

  当秦赵四位主将就此盟约商讨时,楚铮顾不得藏拙了,站起身来,把这盟约批得一无是处,将其中不足和易使人理解偏差之处毫不客气的一一列举出来,只听得秦赵两军的幕僚面如猪肝之色。薛方仲和孟德起听后细想一番也深以为然,便将此事交于楚铮全权负责。楚铮领着十几人奋战了三个通宵,最后这一份盟约摞起来近一尺厚,累是累了些。可楚铮却乐此不疲,仿佛又找到了前世当秘书的感觉。

  按照楚铮地意思,两军将领应该就此盟约详细讨论后再做一番修改的,可薛方仲和孟德起看了遍后已是大感满意,草草便签名盖印。倒是让楚铮颇为不快。这可是自己的一番心血啊,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这么用功呢。

  赵国这边本来还准备了一声酒宴,薛方仲婉言谢绝了,他对这些虚文缛礼并不感兴趣。为确保此次和谈的安全,数十里外秦赵两国大军正巡视着突厥一举一动。每日的辎重消耗实属惊人,薛方仲并不想为什么酒宴再在此耽搁一日。

  吃完一顿便

  请收藏:https://m.bqg93.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